发布时间:2018-05-24浏览次数:440
名称 |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工业化与BIM技术研究所 | ||||||||||||||||||||||||||||||||||||||||||||||||||||||||||||||||||||||||||||||||||||||||||||||||||||||||||||||||||||||||||||||||||||||||||||||||||||||||||||||||||||||||||||||||||||||||||||||||||||||||||
依托学院(部) | 土木工程学院 | ||||||||||||||||||||||||||||||||||||||||||||||||||||||||||||||||||||||||||||||||||||||||||||||||||||||||||||||||||||||||||||||||||||||||||||||||||||||||||||||||||||||||||||||||||||||||||||||||||||||||||
联系人 | 连立川 | 办公电话/传真 | 15059456426 | ||||||||||||||||||||||||||||||||||||||||||||||||||||||||||||||||||||||||||||||||||||||||||||||||||||||||||||||||||||||||||||||||||||||||||||||||||||||||||||||||||||||||||||||||||||||||||||||||||||||||
电子邮件 | lclien@gmail.com | 移动电话 | 15059456426 | ||||||||||||||||||||||||||||||||||||||||||||||||||||||||||||||||||||||||||||||||||||||||||||||||||||||||||||||||||||||||||||||||||||||||||||||||||||||||||||||||||||||||||||||||||||||||||||||||||||||||
主任 | 姓名 | 郑莲琼 | 职称 | 副教授 | 学位 | 博士 | |||||||||||||||||||||||||||||||||||||||||||||||||||||||||||||||||||||||||||||||||||||||||||||||||||||||||||||||||||||||||||||||||||||||||||||||||||||||||||||||||||||||||||||||||||||||||||||||||||||
最高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联系电话 | 18950383840 | ||||||||||||||||||||||||||||||||||||||||||||||||||||||||||||||||||||||||||||||||||||||||||||||||||||||||||||||||||||||||||||||||||||||||||||||||||||||||||||||||||||||||||||||||||||||||||||||||||||||||
平台及其研究方向简介 | 1.平台概述 建筑工业化与BIM技术研究所2016年成立,是福建工程学院校级研究机构,研究所负责人为郑莲琼副教授。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生导师5人。研究所依托我校土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围绕建筑工业化与BIM技术开展创新研发与应用推广。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福建省资助省属高校科研专项2项等。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30余篇,多篇论文获评“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编制完成省级标准规程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 2.平台主任简介 郑莲琼:博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2009年1月入职我校,现任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学会青工委委员及施工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图学学会BIM考评员。2017年至2018年做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访学。近五年围绕钢与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及土木工程信息化等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EI收录8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科研基金2项;参编教材2部、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5部;获得30多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多次获得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奖,2012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八);2014年获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7年获校优秀教师称号。 3.平台骨干人员简介 连立川: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所副主任,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获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专业级国际认证(No.00430064)。现任福建省BIM 技术应用联盟理事、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近年来,围绕混凝土材料模型公式与修剪技术、优化方法论的设计、工程厂区配置数学模型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绿色智能建筑等领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43篇,其中SCI/EI收录19篇、TSSCI收录3篇、9篇国际研讨会论文,1部合著教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和横向项目各1 项,参与其它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2015年福建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5与2016年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系列软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团队获全能二等奖及一等奖。2014年获校优秀班导师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郑永乾: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留基委青骨项目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福州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于2008年1月入职我校,现任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助理,学院督导组成员。围绕组合结构、结构防灾、装配式结构等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多篇。授权专利30多项,其中以第一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转让3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共50多项。获校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银奖,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2003-2012年优秀论文三等奖,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筑施工技术》和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多次荣获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4.平台主要成员名单 表1 平台主要成员名单
5.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研究所主要围绕装配式结构与高性能结构、BIM工程信息模拟与智能施工2个方向开展相关项目开展研究,以期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装配式结构与高性能结构 1)装配式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研发新型装配式结构系列连接节点,并揭示其工作机理,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设计技术。 2)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研发与设计理论研究 研发显著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能、使用性能、建造效率、防灾减灾能力的高性能结构体系,通过精细化实验、非线性仿真分析,提出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 3)装配式结构与高性能结构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高效装配化安装技术和减隔震技术,考察高性能工业化建筑、高可靠性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从设计、部品、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质量验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为装配式和高性能结构的规范制定、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BIM工程信息模拟与智能施工 1)RFBIM 装配式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与厂区优化模式研究 构思以RFID技术串连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大数据下的相关信息及技术,构筑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概念的系统作法。发展RFBIM 装配式工程信息管理模式与系统,透过工地现场互联网应用,工程人员可透过RFID 辨识物件,进行装配式工程全寿命周期BIM nD 模型管控。导入BIM 工程数量至厂区优化数学模型,在云计算工作站的辅助下,产生动态厂区配置。有助相关产业提升装配式工程信息管理作业效率。 2)推论模式(Inference Model)在土木工程之应用 透过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发展一套自组织回归模型公式之推论模式,采用回归运算树的公式表达方式,此使用者可以在优化后得知推论模型套用历史数据后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在整理后可以让企业降低成本并增进生产力。 3)优化方法(Optimization Method)在土木工程之应用 自研发新式优化算法(目前已对台风算法有初步研究),研究应用验证于26个复杂的数学函数、医院设施配置优化、场址配置优化及改良基于供需量的塔吊优化应用。可用来解答实际工程问题,为现场工程师提供决策依据,辅助工程施工,降低成本、掌控进度。 6.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表2 近五年研究所人员承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
表3 近三年研究所人员发表论文
7.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1)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和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术队伍。2年内团队人数增至20人左右,新增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成员2-3人;增设研究方向1~2个。培养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骨干,能够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重大课题。藉由同步建设BIM教学团队,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实现本科课程内容中的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方面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2)科学研究 通过3年建设,使本研究机构在论文、承担和完成高级别的项目、科研获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有:在今后3年内,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市厅级课题 3项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SCI/EI检索期刊文章不少于5篇;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4项以上、市厅级 6项以上,并将相关成果,尽快开发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技产品;获得发明专利 2~3项,实用新型专利 8~10项;争取市厅级科技奖 1-2项。 (3)人才培养 在3年内建立与完善本研究所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培养环节的管理,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联合培养博士生1-2人,培养硕士生5-10人。积极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争取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篇,获研究生创新计划2项以上。 (4)学术交流 开展与澳大利亚大学、台湾高校(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交通大学等)、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合作,鼓励攻读博士、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团体的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和宣读论文。计划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人次以上,交流学术论文5篇以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积极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和访问,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开展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5)社会服务 本研究机构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重点,坚持科研为海西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本机构综合优势,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推动建筑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与BIM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应用。与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应用,争取实现科研成果转化5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进一步申请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8.人员招聘需求 未来三年内,争取引进结构工程方面学术带头1-2名,引进青年博士1-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