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1浏览次数:791
名称 | 福建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 ||||||||
依托学院(部) |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 ||||||||
联系人 | 林金阳 | 办公电话/传真 | |||||||
电子邮件 | 7333744@qq.com | 移动电话 | |||||||
主任 | 姓名 | 林金阳 | 职称 | 副教授 | 学位 | 博士 | |||
最高学历 | 研究生 | 联系电话 | |||||||
平台及其研究方向简介 | 1.平台概述 福建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10月成立,依托于电子电气于物理学院。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服务福建理工大学微电子实验班人才培养及福建省微电子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该中心自2016年筹建以来,在集成电路设计、微纳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电力光伏故障诊断方向、风电预测等方向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已发表相关论文60多篇篇,其中SCI收录40篇,EI收录12篇,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本中心注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与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建立微电子行业工程师班人才实践基地;与晋江晋华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光电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苏州明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纳米技术中心等进行项目合作和人才培训,建立了良好的国内外合作环境。 2.平台主任简介 林金阳,博士,副教授。2006年7月起在福建理工大学任教至今。2013年4月获福州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光电纳米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制备和研究工作。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应邀赴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半导体研究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研究,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存储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访学,从事日盲紫外光检测项目合作。 近年来,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EI、SCI收录十多篇,此外,应邀作为《Materials Letters》、《半导体学报(英文版)》等刊物论文评审专家。2006年至今,主持完成福建工程学院发展基金、福建教育厅A类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基金等多个项目。此外,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3.平台骨干人员简介 徐晔,理学博士、教授。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实验(高能物理实验)的研究,参与多项实验: BESII、大亚湾中微子实验、LHAASO实验以及锦屏山暗物质实验等。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反应堆中微子实验Bayesian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低能反电子中微子的实验研究”的子项目,并参与完成两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另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B、NIMA、JINST、JCAP、EPJC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14篇SCI论文,其中5篇位于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一区;另参与BES、大亚湾等合作组发表的 SCI论文近百篇,其中参与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在PRL上发表“Observation of Electron-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被《SCIENCE》评选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2015年,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其他成员共同获得第五届“基础物理突破奖”,为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获得该项全球性大奖。 黄诗浩,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硅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入选2017年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荣获福建理工大学2015年度优秀班导师称号。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张国成,博士,副教授。2007年7月获福州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进入福建理工大学工作,2014年考上福州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导师是郭太良研究员。目前在福州大学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从事相关科研工作。从事纳米材料制备、转移等方面研究。参加或主持多项基金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基金8项。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4.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 1)、微纳器件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微纳器件结构设计:这一方向主要研究微纳器件的结构设计,包括器件的几何形状、材料布局以及界面设计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如EDA软件,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模拟和优化器件的性能,实现器件功能的高度集成和性能优化。 新型微纳材料研究:随着新型材料,如二维材料、有机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等的不断涌现,这些材料在微纳器件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方向的研究关注新型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以及在微纳器件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比如在气敏、显示方面的应用。 微纳制造工艺与技术研究:制造工艺和技术是实现微纳器件从设计到实际产品的关键环节。这一方向的研究关注微纳器件的制造工艺,包括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纳米压印等。通过不断优化制造工艺和技术,实现器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制造。 微纳器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研究:微纳器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物医学、通信、能源等。这一方向的研究关注微纳器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需求、设计优化以及性能提升,推动微纳器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2)、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功耗问题是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挑战。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移动设备和无线设备中,低功耗设计尤为重要。研究方向包括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电源管理策略、以及节能算法等。 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模拟电路处理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混合信号电路则同时处理数字和模拟信号。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等关键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集成电路可靠性与测试技术:随着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增加,其可靠性和测试问题也愈发重要。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故障检测与诊断、可靠性建模与评估、以及测试方法与策略等。 3)、电力光伏故障诊断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电力光伏组件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这一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准确、快速地检测和定位光伏组件中的故障。通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电学参数检测等手段,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在线或离线检测,及时发现如电池片损坏、电路问题、封装材料老化等故障。 光伏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此方向关注光伏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和故障预防。通过对光伏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性能,识别潜在故障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如改进组件布局、优化运行策略等,以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电力系统故障、光伏故障诊断。通过对光伏系统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构建故障预测模型,实现故障的提前预警和定位。 4)风电功率预测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致力于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精确性,例如考虑机组发电功率与风速、空气密度等多元因素的关系,或者将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其他模型的输入,进行组合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