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7浏览次数:269
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是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研究中心结合福建理工大学工科院校特色、发挥优势,围绕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创新评价形成相对集中的四大研究方向。
基地主任
刘国买,男,1966年2月出生,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福建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工程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福建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福建省政府督学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教学研究与教改课题20余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承担福建省精品课程1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1个;荣获福建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福建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
主要研究成员:
彭建平,男,湖南湘潭人,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商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对外贸易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等。
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多篇咨询报告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在《统计研究》《改革》《系统工程》《当代财经》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ISTP检索2篇;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项并作为子课题的负责人;主持或参与省级、厅级、市级、横向课题多项;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观经济学》负责人。
蔡彬清,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现任福建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理事、《建筑经济》期刊编委。福建省高校应用型学科(工程管理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教学科研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带头人。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创新管理与产业发展。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创新战略项目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受行业企业委托开展研究,完成《福建省发展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福建省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研究》《福建省建筑业发展报告》等多项研究报告。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项目融资》负责人,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管理研究方法论》负责人,主持福建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教研教改项目近10项。主编教材《装配式建筑概论》,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二等奖。
陈春晖,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近年主持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省社科项目、省教育规划项目和横向等项目,参与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等项目。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科学管理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4篇,CSSCI收录5篇、CSCD、EI收录1篇。
张积林,1976年3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希腊帕特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福建理工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金融工作专家库成员,福建省物流协会专家库成员,加拿大劳瑞尔大学访问学者,获得了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产业数字化(交通物流)、数字经济、金融计量等。
近年来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福州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SSCI检索10余篇。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3项,撰写政府资政报告3篇;是福建省交通物流数字化科技经济融合平台负责人。主持教育部新工科实践研究项目1项,是福建省新工科项目专家,获批教育部在线课程联盟年度典型案例1项,先后主编、参编教材3部,其中《创业经济应用数学》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批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省级一流课程2门,并在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等平台上线。获得福建理工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
1.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区域创新发展比较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
技术轨道上的每个分叉站点主要是由制度控制的。因此,制度是影响科技创新动力的关键因素。科技制度是科研创新与生产应用之间的结合方式或规则,它决定了科技创新及其应用的速度。科技制度决定了科技供给的品种和数量。但仍然存在许多相互掣肘现象: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科技竞争力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科技资源配置不当,企业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主体;企业产权制度缺陷,压抑企业及其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姓;科技与经济没有紧密结合,科研、生产和教育相互脱节;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保护不力。本研究方向着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制度的比较研究,把控区域创新制度的顶层设计,并对科技创新制度执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完善地方创新的制度体系环境。并将福建省提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制度研究的切入点,对新型研发机构政策进行跟踪,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
方向主要成员:彭建平教授/博士、张俊副教授/博士、陈燕翎副教授/博士、王江泉博士、黄莉讲师、傅再育讲师、杨敏讲师/博士、王伟亮。
2.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是科学技术在多部门、多环节和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实现其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全过程。本研究方向拟探讨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测度评价和对策研究。重点研究公共资助研究成果商业性转化、构建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克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失灵(如信息与风险不对称、创业难、知识产权集成难、缺乏有效转化团队和能力、未能兼顾发明人等各方利益等)问题和政府失灵(如,有关转化运用的法律可操作性不足,有关法律规定存在交叉冲突,缺乏完善的转化运用政策体系,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和评价制度存在弊端等)问题。
方向主要成员:蔡彬清副教授/博士、陈国铁副教授/博士,陈立山副教授/博士、方金城副教授/博士、张铮燕讲师/博士、陈哲讲师/硕士。
3.科技创新服务研究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指出,发展科技服务业,是调结构、稳增长、提质增效、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介于其巨大引领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科技服务业正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兴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本国国情,探索有效科技服务业运行模式。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等问题。
本研究方向立足全省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战略需求,研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培育、定位、功能及其发挥,致力于适应省情的科技服务业特色研究。主要围绕创新方法扩散、创新方法应用技能、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情报等科技创新服务研究与应用,探索和构建符合省情的科技创新服务应用模式、有效运行机制,服务科技创新。
方向主要成员:陈春晖副教授/博士、邱栋教授/博士、伊启中副教授、叶文庆副教授/博士、林娟娟讲师/博士。
4.科技创新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评价反映科技发展与创新水平,是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方向以创新理论为理论依据,围绕区域科技创新评价需求,系统构建涵盖创新环境、体系、投入与产出、创新效率等广泛领域的评价体系,探索与开发科技创新评价与科技创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支持。拟重点研究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理论基础、内涵、指标体系,构建和完善现有的科技创新评价模型,配合政府关注领域,实施特定产业科技创新评价研究,并提供咨询报告。
方向主要成员:张积林教授/博士、庄伟卿副教授/博士、姜跃副教授/博士、许建伟副教授/博士。
主要成果
近年来,围绕相关领域,团队的主要成果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1项,主持省、厅级课题70余项;曾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出版论著2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