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研平台  省部级平台

福建省工业集成自动化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发布时间:2018-05-29浏览次数:394


名称

福建省工业集成自动化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依托学院(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

张平均

办公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

86843708@qq.com

移动电话

18950491869

主任
(或负责人)

姓名

李建兴

职称

教授

学位

硕士

最高学历

研究生

联系电话

13509397816


平台及其研究方向简介


1.平台概述

福建省工业集成自动化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由福建省经信委、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联合批准成立的,旨在为我省中小型工业自动化行业开展共性技术开发、企业技术难题攻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促进行业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以及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

基地主要依托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科研开发力量雄厚,装备水平先进、研发条件完备。基地现有专业教师、科研人员40余人,高级职称占比达46.3%,博士学位占比达52%,其中具有企业背景人员超过30%

2.平台主任简介

基地负责人李建兴,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市工业集成自动化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分布式控制方向负责人、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集成、模糊控制及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建模与协调控制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11项,与企业合作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编著和主编出版规划教材等4

3.平台骨干人员简介

1)张平均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子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嵌入式系统控制、非线性理论与控制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厅和企业横向课题等3项,参与项目10项。

2)邹复民

博士,教授,现任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福建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福建省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福建工程学院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航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CCF福州分部执委,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担任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车联网技术顾问,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城市物联网能源综合管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与大数据。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已授权31件。

3)何栋炜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控制,电机控制及运动控制。近年来,先后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并参与省厅级项目多项。

4)陈鲤文

博士,副教授,福建省引进人才,福州市科技局专家成员,硕士生导师。IEEE/IEICE/中国电子学会/福建省电子学会/福建省航空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无线自定义网络、自组网络、GNSS导航定位接收机抗干扰、机器人协同、智能计算技术。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2项;近三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

5)刘丽桑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厅级项目十余项。

4.平台主要成员名单(含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及其他)

姓 名

职 称

学历

从事专业

研究分工

所属单位

李建兴

教授

硕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基地负责人

信息学院

张平均

教授

博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黄  靖

副教授

硕士

工业电气自动化

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信息学院

邹复民

教授

博士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陈兴武

教授

博士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信息学院

李培强

教授

博士

电气工程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李天建

高级实验师

硕士

通信与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何栋炜

副教授

博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智能制造

信息学院

黄瑞哲

讲师

博士

电机与电器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郑荣进

副教授

硕士

电力自动化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蔡志明

副教授

博士

通信与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陈健副教授博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刘丽桑

副教授

博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制造

信息学院

罗堪

讲师

博士

仪器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马莹

讲师

硕士

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信息学院

林金阳

副教授

博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陈炜

副教授

硕士

电气工程

智能仓储

信息学院

刘仲恕

教授

硕士

电机与电器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刘华姿

讲师

硕士

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

信息学院

邓慧琼

副教授

硕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黄晓生

副教授

博士

电力自动化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张程

讲师

硕士

信号检测与控制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陈炳煌

讲师

硕士

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信息学院

周理

副教授

博士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信息学院

李光炀

实验师

硕士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戴建民

高级工程师

硕士

工业自动化

智能仓储

信息学院

陈鲤文

副教授

博士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信息学院

朱悦涵

讲师

硕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信息学院

林抒毅

讲师

博士

电机与电器

智能电网

信息学院


5.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针对福建省传统制造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拟针对传统制造业升级的短板,开展如下研究:

1)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等技术,研究提升工艺/装备/生产线在多媒体信息采集、处理以及智能化应用方面的水平。

2)数字化装备及其智能集成

基于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车间等技术,研究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集成,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3)信息与通信系统集成

基于工业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研究产品品质提升、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及成本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

基地主要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内容包括:

1)技术攻关

主要针对装备智能化、智能传感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2)技术服务

基于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自动化、电子信息和信息化软件领域长期的科研积淀,与省内外企业行业间的技术与项目合作,优先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仓储、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服务。

6.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基地已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项,申请专利30多项,技术转让/成果转化达10项以上,服务企业50余家。已完成和在研科技项目104项,其中,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对外合作6项;基地已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培训企业人员500余人次,培养本科生1000人,研究生20人以上。

7.近期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1融合色彩和纹理特征的蔬菜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为提升果蔬流通环节的信息采集和智能处理水平,研究构建具有颜色和纹理特征提取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模型;基于蔬菜的流通和销售模式,采集和建立常见蔬菜识别的图像数据集;设计蔬菜识别的嵌入式应用平台;在平台上针对常见蔬菜进行识别算法和模型的优化,以提高蔬菜识别的准确率和应用推广性能。

2基于导航安全的反无人机防护系统研究及应用

民用无人机在国家机关和军队驻地等敏感区域飞行危害国家安全,带来了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同时无人机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研究内容包括:1、压制式反无人机技术;2、诱骗式反无人机技术;3、建立导航信号完整性分析验证装备平台。研究智能地面遥测装备,制定合理的无人机反制方案,开发相应的反无人机设备。开展低空领域无人飞行器安全管控示范应用,以有效解决无人机黑飞问题。

3室内定位技术

室内定位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定位用户的位置,主要通过集成无线信号、环境特征匹配以及运动传感器推算等多种技术形成一套完善的室内定位系统,然后通过无线通讯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传输到服务器,最终实现人员、物体等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监控。

4)无人飞行器自适应非光滑姿态跟踪控制研究

姿态跟踪控制品质是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飞行品质的核心因素,受模型及参数偏差、外部扰动等影响,是近期的研究热点。以实现高性能姿态跟踪控制为目标,主要研究:(1)针对实际应用的姿态动力学建模与分析;(2)设计一种实用的、具有自适应能力与高控制品质的自适应非光滑姿态跟踪控制器,研究并构建理论分析方法;实现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高性能自主飞行。

5)路径规划及其应用研究

未知环境下局部路径规划的高效方法,综合考虑风浪流、障碍物主动性等影响,研究可自协调的互动策略、多目标优化速度选择方法;建立适用于多无人艇的自协调避碰互动策略、具有优先级和动态可调权重的多目标优化速度选择模型。

6)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基于深度学习的胎儿脑三维MRI图像分割及其在胎儿颅脑发育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