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4浏览次数:427
一、平台概述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声光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建筑与城市声光环境相关的演艺声光设备产业、健康照明产业和汽车NVH产业。体现了文化建筑和音响演艺设备的学科融合,推动建筑光学与城市交通安全、健康照明的融合,促进建筑声学与汽车NVH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占地超500平方的声学和光学实验室。拥有科研设备包括:半消声室(6.0m×5.6m×4.5m)、混响室(7.6m×7.2m×4.6m,扣除弧形扩散体后,容积约240m3)、空气声隔声室套间(声源室5.0m×5.1m×3.2m,约81.6m3,接收室5.0m×4.3m×3.0m.约64.5m3)以及撞击声隔声室套间。齐备的声学测试仪器和软件,包括Norsonic双通路建筑声学测试系统、标准撞击器、多通路声学系统、声级计、声强仪、12面体扬声器、专业声卡、Insul隔声预测软件以及Zorba吸声预测软件等。光学仪器如:照度计、亮度计、照明模型、人工天穹、采光模型等。
该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为蔡阳生副教授和杜峰副教授,现任主任为蔡阳生副教授,团队成员获得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程研究中心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包括建筑声学与音响工程、建筑与城市光环境与汽车NVH。团队成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发改委重点项目2项,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项目3项,福建省科协项目1项。还参与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
半消声室
混响室
隔声实验套间
二、主任简介
蔡阳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振动与冲击》、《噪声与振动控制》和《南方建筑》的审稿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广州市教育局级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校级科研4项,主持企业委托建筑声学、噪声控制工程和音响工程测量与设计项目10余项。并参与国家级和各级纵向科研10余项,参与企业委托建筑声学、噪声控制工程和音响工程测量与设计项目30余项。参与2项声强法测量隔声量的国家标准制定(排名皆为第3),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17篇(EI收录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结合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推进区域城市绿色发展,和贯彻十九大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秉承我校“大机电”和“大土建”的特色,拟聚焦与建筑与城市声光环境相关的演艺声光设备产业、汽车NVH(噪声、振动与健康)产业和安全、舒适、健康照明产业,建筑声光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
建筑声学与音响工程:开展室内厅堂音质、音响工程和噪声控制的相关工程设计与测量研究,开展建筑隔声、吸声材料性能研究。
建筑与城市光环境:开展建筑自然采光与城市智慧照明、公路与隧道光环境和健康照明的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
汽车NVH:开展汽车产品的NVH研究特别是模态与声品质方面的研究。
四、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发改委重点项目2项,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项目3项,还参与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
五、在研的主要项目
1.现场测量空气声隔声及其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现场声场条件对声强法测量隔声量的影响,研究准确定位隔声薄弱环节的方法,开发隔声薄弱环节的可视化程序,总结隔声测量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应用规律。
2. 福建省绿色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技术研究
主要合作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福建省地区常用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 观演建筑设计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观演建筑设计、厅堂声学设计及使用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公园夜景照明工程技术研究
主要合作单位:福建通联照明有限公司;福建工大建筑设计院城市照明设计研究所。
主要研究目标:因地制宜的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5. 一江两岸夜景照明工程技术研究
主要合作单位:福建通联照明有限公司;福建工大建筑设计院城市照明设计研究所。
主要研究目标:山水城市照明设计施工以及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声学方向联系人:蔡阳生,邮箱:cys125@fjut.edu.cn
光学方向联系人:杜峰,邮箱: fenghui1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