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联合我国低低跟踪重力测量卫星构建全球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发布时间:2024-11-08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联合我国低低跟踪重力测量卫星构建全球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主办单位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
讲座人李姗姗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欧阳永忠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1-14 10:00
地点新技术研究大楼312会议室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院校育才奖银奖,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二类津贴,荣获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地球重力场研究,主持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等课题30余项,在地球外部重力场保障、水下重力自主导航、大地水准面与GNSS结合的几何高程转换、全球海底地形模型构建与服务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检索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30余人。
讲座
主要内容

本报告深入探索了卫星重力建模技术的最新进展,成功研发并实现包括动力学法、短弧法、能量守恒法在内的五种先进的卫星重力建模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拓宽了卫星重力数据处理的视野,还提高了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为了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对国产低低跟踪重力卫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处理。在此基础上,成功构了120阶的卫星重力场模型,该模型在反映地球重力场特征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进一步地,引入了HEALPix六边形格网技术,并首次尝试利用改进的HEALPix网格重力资料与卫星重力场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全球2160阶的超高阶地球重力场球谐系数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对地球重力场的认知水平,还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还突破了甚高阶(1080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首颗海洋短波重力场测绘卫星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卫星重力测量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