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有机固废解聚驱水与厌氧生物转化技术

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有机固废解聚驱水与厌氧生物转化技术
主办单位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甄广印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翁仁贵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11-07 16:00
地点南区6号科研教学楼113会议室




甄广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碳减排研究室负责人。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1~2025)和“生涯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5)、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等。从事有机固废(废水)厌氧生物转化、电催化介导功能微生物富集与胞外电子传输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知名能源与环境类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在Prog. Energy Combust. Sci.、Water Res.等发表SCI论文150篇,包括热点2篇、ESI11篇。著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3部,参编学术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及企事业单位等项目10余项。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上海市教育系统“申教名匠”称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1)、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科学技术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华东师范大学能达奖教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卓越育人奖(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次、优秀研究生教学奖)、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等40余项。 任上海市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兴产业青年创业人才协会会员,Water Research副主编等,IWA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日本水环境学会国际会员,中国沼气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暨中国厌氧生物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 指导学生获大学生科创项目10项(国创重点1项)、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跨校合作专项培育项目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等国家奖项20余项,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上海赛区金奖、上海市“双碳”提案特等奖、校赛特等奖/一等奖等40余项。
讲座
主要内容
污泥、餐厨垃圾等有机固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副产物,具有富水种类杂、污染削减难、资源转化难的特点。本讲座围绕“有机固废解聚驱水及生物热化学梯级资源化”核心科学问题和技术引领方向,简述了有机固废“活性组分分级调控剥离-微电流厌氧增效-电菌共生消化液脱氮与生物气提质”系列进展,介绍了“活性组分化学溶释-物质重组定向生物转化-厌氧代谢动态与界面电子传输”基础理论,为有机固废处理碳减排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理论技术参考。具体包括:(1)铁/过硫酸盐氧化污泥活性组分分级剥离溶胞驱水与新污染物同步矿化,此过程能显著降低物料含水率,减小体积,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更易被生物利用的小分子,极大改善了物料的流动性与可生化性;(2)多源物料联合厌氧产沼、电催化微纳米导电体电子导流、阳极膜-生物气扰流介导功能菌富集与生物气提质;(3)弱电流-人工电导纤毛调控的Electro-Anammox脱氮与生物气提质新方法等。 该技术通过“预处理强化”与“末端转化”的深度耦合,实现了有机固废的高效脱水、减量化和稳定资源回收,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低碳处理方案。